抱着看喜剧片的心态,看了年初在柏林获得惊天低分的所谓「广州黑人电影」《以爱之茗》,竟然没有笑出几次。

这令我很生气。

故事主要发生在广州的一个黑人聚居区,电影里叫「巧克力街」。按常理来说,那自然主要是指三元里、环市东环市中那一带,以服装生意为主。

《以爱之茗》也不是没有相关交易,像是本地男人与非洲男商人、男翻译采购大批女士内衣裤,就成了笔墨稍多的片段。

关于这条街,最为魔幻的是,所有人,无论黑的黄的,张口就是台湾腔。即便是黑人之间对话,也只有寥寥几句法语,非常接地气,虽然接的是广州之外的地气。

但这个锅,恐怕台湾也不是很想接。

毕竟说台湾腔已经很怪异了,台词还是半生不熟的那种,不知本土演员要凭怎样的信念感念出「你们需要多少数量?」,或「你信任我吗?」

随随便便一句都会让中文使用者一愣——似乎也不是不能理解,但非要这么别扭地讲话,就感觉在几种语言的机翻、人翻中回锅八百次。

不只是措辞和语法问题,还有思维逻辑、风俗习惯的问题。黄种人很少会顺用西方思维,直白地把意思翻译成中文,「请你离开」「我会想跟她聊聊」「但你就是我和你爸幸福的证明啊」太夹生了。

包括用字,很多时候是用简体,但是时不时又会杂沓地出现繁体。相当撕裂的场景是刘小梅妈妈给女儿相亲,在公园里,她举的牌是用繁体,在饭馆跟女儿碰头,说要换张照片时,另一个纸板全是简体字。

这一段情节又是逼疯编辑的节奏。繁体纸牌上,身高只写153,没有单位,体重则非要是「48kg」,而标题是大大的「女孩」,空行,「刘小梅」,又不如简体版的「女·刘小梅」,可把性别丢在姓名前面,也怪。反正这不是编辑能看得了的玩意儿。

而且导演也太小看咱们的相亲市场了。只在A4纸上贴一张看不清脸的艺术照,单写身高、体重和职业,然后一脸不爽地站在那里举牌,就想征到婚?

姐,醒醒!你老公最近不愿意跟你到公园去站,回到家不愿跟你说话,不是因为受挫,是因为你缺少一点人类思维。

或者你要不要看看相亲角里,别人的「简历」都是字多图小,虽然也糙,糙得仿佛寻狗启事,但是好歹是有相应信息的。

看惯了欧美电影哪怕是网站或报刊一角,也会对相关内容撰写、整合得细致有加,再看《以爱之茗》这般粗制滥造,还沾沾自喜地展览出来,难免觉得过分急功近利,也不得不敬佩柏林电影节大惊小怪地什么都吃。

还是继续说相亲角。这个国内特殊的场域,本是凝聚当代焦虑与代际矛盾的所在,又在特殊的买卖含义里,展现出某种金钱至上的追逐,直插婚姻本质与人情意义,有非常繁多且厚重的文化折射。

它作为某种「奇观」,如今被这部电影「奇观化」到荒谬故事里,成了不清不楚、不痛不痒的存在。

熟悉的人会觉得时间、规模简陋得不足以体现它本身的功用,不熟悉的人,尤其是外国人,他们的视野里,则似乎更注重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,譬如几十年不变的大红灯笼高高挂。

就跟电影调性一样。

一方面,它在以融合的形式呈现主创想象中的广州,或者中国。这样一个地方,因为过分杂糅,甚或西化,构建出对外国人而言相当奇特的生存空间,对中国人而言相当别扭的城市景观,那种表面上高度融洽的人种大团结,甚至比语言腔调更怪异。

它几乎先天地抹煞了很多地域区别所能带来的话题性与思考性,最终还是以毫无常识、一厢情愿的表达,来杜绝沟通。中文在这部电影里头,反而成了国人理解这部电影的障碍。

2024 ilanmeis.cn 冀ICP备20014399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