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的英伟达芯片储备,已经跟不上了。”一位AI大模型企业CEO坦言。

受出口管制进一步收紧的影响,A800、H800等中国特供版芯片已经很难正常采购,取而代之的是合规版H20,后者性能大幅缩水,外界也将其称之为阉割版。即便如此,H20仍然有可能在今年10月份美国商务部出口管制条款更新当中,同样面临出口管制。

《金融时报》援引两位与英伟达关系密切的匿名人士消息称,多家中国公司向英伟达下单订购了共50亿美元的芯片。与此同时,一些国产芯片进入科技大厂的视野,但由于工艺、互联等原因,性能仍有差距,供给也存在挑战。

在这种背景下,多家大公司下场自研,先后在台积电流片,覆盖5nm、7nm等多个工艺节点,以保证自身AI芯片的供应安全。

出口管制像一把双刃剑,卡住了算力的脖子,也限制了英伟达的增长,尤其是在客户自研的背景下,英伟达在大陆的营收开始出现变数。2022财年,中国客户为英伟达贡献了25%的市场营收,而到2024财年,这个比例已下降至个位数。

对英伟达来说,中国大陆的蛋糕缩水,硅谷也在变天。谷歌、苹果、Meta、亚马逊、特斯拉等大客户都在尝试两条腿并行,一边用着英伟达的芯片,一边下场自研。

中、美大厂自研芯片的逻辑是什么,涌进红海的科技公司,靠自研芯片能顺利上岸吗?

01 硬通货,握在手里才有安全感

大模型和生成式AI热潮狂卷的当下,算力芯片是科技公司手里的硬通货,芯潮IC曾在《天价H100流向黑市》一文中跟踪过这种“抢算力”的疯狂与紧张。

把牌握在自己手里,是大厂自研芯片的根本原因。

在千芯科技董事长陈巍看来,大厂的底牌有三张:保供、降本和竞价,笼统来说是一种芯片自主权。

对很多中国大厂,特别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大厂来说,在先进芯片出口管制的背景下,随时面临算力断供风险,下场自研是算力安全的保障。不过,各家开发的芯片主要是内部自用,规格也是针对自家产品定制设计,并非通用型产品。

对“烧钱”堆算力的巨头们来说,自研是降本的一条路径。“体量足够大、需求足够大,再考虑自研,否则不一定能真的降本。”前台积电建厂专家吴梓豪说。

2021年,马斯克推出了由自研AI芯片D1打造的Dojo超级计算机,用以训练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。据摩根士丹利最新研报,这套系统比用英伟达的A100,足足省下了65亿美元。

随着AI需求兴起,云厂对GPU的依赖性远远超过了CPU,对英伟达芯片的需求堪称疯狂,自研也是云厂抢英伟达订单的竞价筹码。

一位接近亚马逊的人士告诉芯潮IC,英伟达的卡并不便宜,DSA大厂如果手握自研的专用芯片,不但可以充分降低在芯片和专利上的平均成本,面对英伟达也能有更好的议价权。

公开资料显示,亚马逊不仅设计自己的计算服务器、存储服务器、路由器,还研发了自己的服务器芯片Graviton。

2024 ilanmeis.cn 冀ICP备20014399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