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饮食结构改造是一方面,为了倾销本国卖不出去的面粉,美国强行改变了日本人吃米饭的传统,在他们的主食中导入大量面粉制品,包括面包、面条等,致使日本人对大米的需求减少。

客观上,日本经历了战后初期的婴儿潮,随着工业化发展和思想观念的变化,生育率持续走低,人少了,吃的自然就少了,大米需求量也一直在减少。从去年7月到今年6月这一年,是日本10年来大米需求首次增加,原因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些附加因素。

工业化带来的另一个后果,是城乡二元化加剧。辛辛苦苦种一年地,还没人家坐办公室一个月赚得多,于是就出现了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的局面,日本的粮食自给率随之下降。

农林水产省给首相岸田送了个西瓜

为了让农民留在农村,同时扩大自身的政治影响力,日本农协就想了个招,提出了所谓的“减反政策”,即农民减产,政府补贴。这样一来,农民要干的活少了,拿到的回报却多了,何乐而不为?

本来日本政府是不愿意的,但为了拉拢农民的选票,最终还是与农协狼狈为奸,后者因此获得了大米定价权,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大米明明那么普通,却又那么贵,农协会告诉你,谷贱伤农,卖得越贵,农民过得越好。

经过农协几十年的折腾,日本全国3600万亩的水田,到现在只有2000多亩种植水稻,其余的都被要求减产转产。减产大家都能理解,转产是怎么回事呢?就是种其他作物,农林水产省就一直在鼓励稻农种植大豆、玉米等牲畜饲料。

了解了这些,再回过头来看那位农林水产大臣的发言,就显得格外可笑。日本之所以爆发米荒,农协、农林水产省都要负很大责任,打着保护农民的旗号,实行高米价和减产政策,靠剥削消费者为小农经济强行续命,最终效力于政治利益。

2024 ilanmeis.cn 冀ICP备20014399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