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要体现在王景春扮演的警察身上。

他像是观察类综艺的嘉宾一样,冷不丁地就要站出来点评一下。

结尾义正严词如演讲般上价值,“养育孩子,养大容易,难的是教育。该如何避免,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······” 这都不算什么。

最让人感到突兀的是,期间徒弟真心发问,坏小孩被逮捕后能判多少年?

他怎么回的?

“犯罪哪管大人孩子,都是坏人······”

“案子永远没有结束的时候,总有人沉溺其中······”

就问你能判多久,你在这上什么价值呢。

“Yes or no?”“or”是吧?

除了以上两大较为明显的缺陷之外,影片在许多细节的地方也让人难以理解。

比如为什么要给女孩尸体面部特写,是为了让观众知道遇害的是刚才的女孩吗?

可后来父亲来认尸,还没见到脸,先给了女孩手腕上的纹身特写,意在呈现父亲看到这个纹身就明白了一切。

那么此前给到女孩面部特写是否就让神秘感大失?让情绪散尽?

还有复仇的父亲,复仇的路上一直挎着一个包,追杀时累到气喘如牛也要挎着这个显然非常碍事的包。

我一直等着看里面究竟装着什么,会不会是影片的一个小高潮?可到最后,突然把包一甩,扔了?没用了?

细节方面的不到位,在《彷徨之刃》的诸多遗憾中只能算是“无伤大雅”。

影片有个最让我感到可惜的地方是结局的处理,与日版、韩版都迥然不同。

日版里父亲早先就拿出了子弹,并提前告诉了警察。他拎着没有子弹的枪顶着坏小孩的脑袋,是为了让坏小孩感受比得上死亡恐惧。他死了一了百了,那一瞬间的恐惧,可是会缠着他一辈子。

韩版的父亲也是选择了提前拿出子弹,父亲想到女儿,挣扎中也选择了放过凶手,最终奔向凶手,只是为一心求死。

唯有中国版《彷徨之刃》选择了开枪,枪里有子弹,且正中凶手的头。

从情感角度讲,这样似乎是最具“爽感”的戏剧处理。

但是。最矛盾的地方来了。

凶手最终只是受了皮外伤,那一枪,根本未造成实质伤害。

既然选择了如此大胆的处理,最后却来这么一手,很难猜测导演究竟是秉承着什么样的理念决定这样的拍法。

爽点刚冒头,又硬生让憋回去。

单从观感来说,作为观众的我们,看到这一处时的观影情绪,就像是被导演涮了一把。

作为中国版改编唯一应该是亮点的亮点,最终却是以如此泄气的方式呈现,实在让人费解。

一言以蔽之,中国版《彷徨之刃》还是沦为了平庸中的平庸,没有任何亮点,观影感受可能和放鞭炮差不多,扔钱听个响。哦,还能蹭个空调。

上文提及,三版中韩版最佳,作为对比你会发现,韩版完几乎善了中国版所有细节方面的不足。

如韩版里的坏小孩,不会那么脸谱化,也有“仗义”一面,看到陌生人腿肿了,会提醒应该去医院。

再如为老警察赋予“人味”,他对坏小孩的憎恶会通过一个支线案子来展现。

又如老警察追到父亲,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台词,只是举起枪而不开,观众就能够明白警察的内心挣扎,以及为之后他发短信告知父亲凶手的踪迹埋伏笔。

还有帮凶小孩为什么向女孩父亲传递消息,影片里明确告诉观众,是因为他想让同伴死,只有同伴死了才不会咬定他是共犯。对比之下,中国版里的帮凶小孩罗志诚就像是精神有问题的小丑。

分明是韩版在前,中国版在后。

可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中国版先拍出来的,韩国版在它的基础上做了完善。

得出这个结论,我倍感迷茫。

2024 ilanmeis.cn 冀ICP备20014399号-3